vsport体育产业在城市场景中挣钱到底难不难?

  新闻资讯     |      2025-01-21 00:08

  2024年,奥运会与巴黎城市场景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当代体育发展历程中新的里程碑。浪潮之下,我们也惊喜地看到,国内的城市也在以「八仙过海」的姿态通过挖掘自身的独到特色,帮助体育产业寻找升级跃迁的新势能。

  2025年1月9日,在厦门市同安区文旅局和厦门体育产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由福布斯中国与Sports Illustrated运动画报和氪体集团共同举办的「福布斯中国ECO体育盛典」上,万达体育集团中国公司总裁张梅、NBA中国副总裁童开申、橙狮体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铿、飓风集团亚洲区总经理宋禹林,与杭州孚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CEO郭志浩一同登台,就《场景式突围,在城市掘金体育产业》的主题展开了圆桌对话。

  郭志浩:我们这一部分的嘉宾,更多时候是在幕后运营体育赛事和体育场馆的。所以还是要请各位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张梅:我是万达体育的张梅。对于万达体育,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我们运营的很多比赛和持有的赛事IP。在2024年,我们一共运营了包括马拉松、自行车、田径等在内的13场比赛,其中国际顶级赛事有3场。

  童开申:我是NBA中国的童开申。在NBA,我主要负责的业务第一部分是商品授权和零售电商,第二部分是线下场景拓展,第三部分是赛事和媒体的商业化。同时,我也兼顾一部分赛事运营工作,比如NBA 3X3和青少年的拓展活动。

  彭铿:我是橙狮体育的彭铿,橙狮体育原名「阿里体育」,是2015年在上海和国家「46号文」的发布一起成立的公司,今年整整第十年。所以我们也认为自己是跟着「46号文」和中国体育产业一起飞速成长的公司。目前我们专注在全民健身赛道,把自己定位在以数字技术为驱动的体育服务平台,主要业务覆盖智慧场馆、赛事平台、线上云健身、智能运动影像等等。以我负责的上海区为例,我们现在在上海有十余家线下智慧场馆落地,都是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为用户提供创新的服务和体验。

  郭志浩:我们这一部分的关键词是场景和城市,而且是在城市中「掘金」体育产业,含「金」量可以说是很高的。我想先请问张梅,万达体育一直以来把很多国际上的优质赛事引入到了国内城市当中,那么从你的角度来看,城市与体育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是城市选择了体育,还是体育选择了城市?

  张梅:2024年,我们有两个团队负责赛事的拓展,接触过全国三四十个省市区县的政府,我认为是城市选择了体育。在和城市做沟通的时候,我们会尤其注意怎样按照城市的定位把体育的内涵「表达」出来,让城市了解到「这就是我想要的」。

  我们每去到一个城市做赛事的方案,没有一个方案是一样的。因为每个城市的诉求都不一样,受众人群不一样,包括经济环境等发展体育的条件也不一样。必须细致地了解政府和城市的诉求,所以我们给出的东西都是非常灵活的。

  比如我们「世界田联钻石联赛」这个case,起源就是因为厦门要做「国际赛事名城」,且已经引进了很多国际赛事。所以我们当时在和政府沟通的时候就会说明,钻石联赛是一个纯观赏性赛事,引进这样一个比赛就不能按照大众赛事的初衷来做。

  所以,我认为还是一定要重视城市的诉求,作为行业的从业者,要从城市能够接受的角度来推荐项目。这是万达体育每一位同事都面临的挑战,换个角度说,也应该是体育从业者最大的竞争力。「从城市的角度考虑」,是我们这么多年积累的一个最具核心价值的观念。

  郭志浩:第二个问题要给到宋禹林。之前飓风集团的业务在成都做了很多年,2024年到上海也迎来了全新的局面,在上海做城市体育的运营,个中甘苦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

  宋禹林:我们很幸运,是上海选择了我们,希望通过赛事给城市和区域带来更多的活力,并且可以促进消费。至于我们自己,首先还是要把赛事本身办好,要让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都觉得这是一个高质量的赛事。

  同时,我们也希望用赛事的落地把上海的城市故事讲好,所以我们的硬件设施都是尽量嵌入到城市的场景中的。这样赛事结束之后,能够留下一些标志性的竞赛场地,供全国的运动员和爱好者继续参与进来,推广极限运动的文化。

  郭志浩:下一个问题抛给彭铿。从橙狮体育的角度来看,城市体育运营的场馆和其他场馆到底有什么不同?

  彭铿:我这里接着宋总的话头聊。其实橙狮体育在全国范围内运营有近70家各类场馆,但是对于上海,我们的感受确实是不同的。很多朋友对于上海西岸的印象是潮流和时尚,而在西岸我们就有4个场馆,也现场见证了宋总她们极限运动赛事的盛况,确实非常激动。

  事实上不只是西岸。橙狮体育在上海的其他滨水滨江项目,都是在往潮流时尚、与工业遗存、城市景观融合的路线走。包括像北京、杭州、成都这些一线城市,我们都在积极响应政府对于盘活城市「金角银边」、鼓励嵌入式体育空间建设的号召。一方面,这符合政府对于城市更新改造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更贴近老百姓的日常。

  我们也会和社区进行更多联动,除了正常的预定场地和培训业务以外,还会组织企业间的交流和团建,很多馆都是区级、街道级的,与社区的联系非常紧密。

  项目类型上,我们同样不想局限在传统的足篮羽等球类业态。以我们2024年底新开业的「西岸传媒港都市运动中心」为例,它是位于商圈之内,更多涉及到的是攀岩、泰拳、匹克球、橄榄球这些青年白领喜欢的新兴潮流运动。这个中心覆盖了周边企业的数十万名员工。

  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利用好这样的天然禀赋,更好地连接周边的消费人群。具体来说,我们会组织体育公益课、体育技能配送、奥运冠军进社区等活动,欢迎大家来到乐动力体育中心参与体验。

  郭志浩:体育IP在每个城市的落地都会给城市的体育文化带来积极的影响,那么现在话题就给到NBA了。其实咱们现在身处的厦门波特曼七星湾酒店旁边就有一个NBA的项目,请童开申分享一下项目现在进展如何了?

  童开申:其实NBA中国过去很多年都在探索,怎么和球迷在转播之外有更好的线下情感链接。咱们酒店旁边,就是我们在11月1日新开张的「NBA篮球公园」,也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去了解一下。

  而除了打造一个类似篮球场这样的物理空间之外,NBA篮球公园还想架设一个平台,给我们的球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实和很多体育设施一样,我们也可以提供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包场服务,为各种民间赛事搭建平台。

  但和其它篮球公园不一样的是,我们对自己的篮球公园提出三个「高」:第一是高标准,不管是我们的地板、篮架,还是记分设施,都是完全符合比赛级别的高标准硬件。第二是高附加值,除了比赛场景之外,我们还会提供NBA观赛派对的周边增值服务。第三就是高水准,希望为城市里的球迷提供一个面对面切磋交流的平台。

  目前我们在全国14个城市已经开设了将近20个NBA篮球公园,今年目标是开到35个。

  郭志浩:童总刚才的自我介绍中也提到了,您也负责NBA授权商品的业务。而IP授权商品本身也是连接体育和城市的一个重要的道具。2024年NBA的授权业务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吗?

  童开申:因为NBA的授权商品每年将近有四五千个SKU。如果要挑两个最有代表性的话,我想到的还是时尚服装,这也是过去几年我们比较成功的授权案例。我们和杰克琼斯打造了新的高端品牌,针对的就是城市精英人群,希望让我们的品牌可以在更多生活场景里搭配。

  另外我这边想分享的一点就是所谓的「消费降级」。但在我看来,体育并没有消费降级,体育本身是一个生活场景。除了在衣着层面我们希望球迷能够使用NBA的授权商品,我们还成功进入了山姆的50多家会员店内,进行NBA专区的售卖。像NBA的保温杯、拉杆箱,都使用了NBA的IP。我们想借助山姆这样的强势渠道,在全国各地和球迷做连接和互动。

  郭志浩:童总所讲的也正好符合我们这个小论坛的主题,《场景式突围》。那么话题回到橙狮体育,接下来,橙狮体育是否会通过科技和IP的赋能为会员带来更优质的服务?这些服务又如何让橙狮体育在所在的城市实现「场景式突围」?

  彭铿:其实我们橙狮体育的基因里就有互联网和科技结合的属性。我们也始终都在关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推动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早在2018年初,橙狮体育就受邀参加过美国的CES消费电子展,那也是这个展览第一次开设体育展区。那一年橙狮体育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是未来体育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我们从2018年就开始研发自己的场馆操作系统,包括「线上AI运动」和如今的「智慧影像系统」。

  我本人以前是传统体育行业的从业者。如我刚才所说,橙狮体育的成长之路与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直接重叠,高峰和低谷对于每个体育人来说都是修行。产品也一样,打磨产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反复验证、反复优化的过程。经过早期布局,我们这一波正好踩在了人工智能的风口上。

  背靠阿里确实给了我们一定的优势。因为线下业务更多就是把黑科技和新技术做更深入的优化和集成。比如一个智慧场馆的驾驶舱,就会用到5G、4K/8K、VAR等等。我们拥有的一些自研产品和专利,正是借助自运营的线下场馆做了全面铺开,未来也会尝试进一步的商业化。

  以我们的智能运动影像系统「Smartshot」为例,它就是一个将顶尖技术放置到民用场景的普惠性科技产品。我们已经可以通过AI摄像头的算法,将网球和篮球日常训练和比赛,通过智慧影像的方式生成运动的视频集锦和数据分析。

  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橙狮体育全国几百个网球和篮球馆里部署,大幅降低了边际成本,让消费者实实在在用上。相信在未来一到两年,大家会在更多赛事和传播中看到「Smartshot」的成果。

  郭志浩:接下来的问题抛给张梅和宋禹林。在以往成功运营赛事的基础上,二位认为在中国,如果一个体育IP落地之后想要挣到钱,核心观念是什么?

  张梅:首先,我特别坦白地讲,挣钱特别难。其实我觉得做体育行业,特别是体育赛事,我们提供的是精神层次的东西,是一种人生追求的共鸣,是情感价值。它是没法单纯用价钱来衡量的。

  体育是算大账的。不是说今天成本花了多少就要挣回多少。比如万达体育的成都马拉松,有3万多跑者参赛,但实际上有24万人报名。而跑者还会有家人和朋友来现场,这个账要怎么算呢?从单纯赛事的运营来说,它一定是赔的;但是从城市的角度考量,它一定是挣的。所以体育要算一本大账。

  当然,我们也要养家糊口。公司都有KPI,要想靠赛事挣钱,我觉得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团队、一个过硬的团队、与时俱进的团队。

  现在大家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体育公司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体育赛事已经不单是一个赛事了,它是一个内容,这个时代就是内容为王。我们要考虑的是,每一个内容怎样能够产出有效的情感价值,再把它转化成经济价值。团队不仅要能办比赛,还要能讲故事,要了解新媒体、要懂政策、要懂大众思维,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要想挣钱,团队就得够硬。

  还有就是要把赛事吃透。关于这点,就比如万达体育运营的中国唯一一站UCI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这么大的载体、这么高的级别,怎么实现给政府的转化?这是我们探讨了很多年的问题。

  在2024年我们就做了一些改变,我们明确的是,要想有机会完成商业上的转化,就一定要和大众情绪连接在一起。比如,把我们的赛道按照最高规格给到大众,或者,邀请全球最顶尖的车手给我们中国的大众车手冠军来颁奖,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

  vsport注册

  总而言之,不管是多么顶级的赛事或者IP,永远要给参与者和观众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融入到我们的赛事之中。

  宋禹林:赚钱这件事,我也还在学习摸索中。但是我非常同意张总说的,如果想赚钱,一定要内容为王。没有高质量的赛事内容,一切都是徒劳。

  所以首先要有高质量的赛事内容,我们要让来参赛的从运动员到观众都能非常喜欢这个赛事。今年现场,有一些奥运冠军就跟我说,FISE不是比赛,是一种精神。另外,我们希望跟合作伙伴和赞助商讲好我们的故事。作为一个国际赛事,我们要让它有更加本土化的特色,就目前来说,希望能产生更高质量的中文素材,把极限运动的文化推广开来。

  除了比赛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嘉年华和周边产品等一系列衍生品牌。最后,也要依仗于城市发展体育产业的决心,如何配合协同政府的政策把我们的事情做起来。就像张总说的,体育赛事不是短生意,需要长期培育。我自己始终坚信,只要把内容做好,IP价值早晚会显现出来。

  所以还是回到一开始的观点,我们始终要专注于内容和产品本身,在这个过程中,让更多人了解FISE、了解极限运动。

  郭志浩:感谢各位的精彩分享。最后给我自己的公司也打一个广告。我们都知道,一个赛事要想实现更好的商业运营,除了门票和赞助的收入,特许授权商品也是周边消费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们杭州孚德在过去一年通过与很多赛事的合作也发现,消费者对于周边产品的购买需求是非常大的,未来也希望杭州孚德可以与包括台上四位嘉宾在内的更多伙伴在特许业务上进行更多合作。

  张梅:体育无小年,希望2025年所有比赛都能顺利举办,所有团队都能KPI达标。

  童开申:2025年对中国来说反而是体育大年,希望2025年NBA中国赛在澳门圆满成功。

  彭铿:今年是橙狮体育的第十年,希望所有人都能坚持长期主义,不忘初心,共同为行业创造更多新的机会和增长点,把中国体育产业推向新高度。

  郭志浩:非常感谢四位。2025年,希望中国体育产业继续聚焦在场景、城市和人群中,努力掘金、踏实挣钱。谢谢大家!